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心情日志 >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设计师介绍:

昵称:Q2215427028
类别:男鞋设计师
年龄:46
现所在地:广东 广州 白云

查看该设计师的主页>>

关注好友

统计中心

主页浏览总数:9882
总积分:368
文章数:24
作品数:47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Q2215427028  更新时间: 2014-09-20   浏览人数:19136  评论:0  
分享到: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课题分析:.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毕业就相当失业”当今,这句话常常穿梭于校园,萦绕在你我的耳边。这是危言耸听吗?形势真的有如此严重吗?过去所谓“上了大学就好比进了保险箱”的说法。现在不成立了。我们应该如何应付?……诚然,现在各大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都相当重视。更有个别高校把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当成一门学问进行研究。大四的你对这一切早应心中有数,运筹帷幄。而我们一群刚饱经黑色七月的洗礼,满怀憧憬踏入校园的新生;一个个正在披星戴月,心无旁骛的准备着四六级及各种证书的莘莘学子——对此的了解的重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俗话说:要打一场有准备的战。又常言道:磨刀不误坎材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于是我选择了这个课题。

 

背景知识 :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武汉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南昌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等。高校都对学生开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指导的相关课程。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将逐渐进入就业市场,多年来由市场旺盛的需求和毕业生总体规模较小的结构而形成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发生巨大转变。从2002年开始,高校毕业生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2年将达145万人,2003年212万人,2004年将超过250万人。另一方面,入世给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就业机会,短期内不可能有明显的表现。相反,由于入世后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增加,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加大,某些竞争力不强的行业,企业会受到较大冲击,因此从短期看毕业生就业形势对经济发展形势的依赖性将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也将对毕业生的专业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毕业生就业形势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不平衡有可能会扩大。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与我国整个就业形势严峻密不可分。社会各个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除了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各种就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他们毕业后正确地面对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竞争。

 

希望通过检索解决的问题 : 

1)进一步了解近年来中国和世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及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2)根据检索资料的搜集整理,统观全局,较全面深入地分析高校对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

3)对于这一现状,社会的反应;

4)大学生自己对此的态度想法;

5)即将毕业的大四生应该如何面对高校对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

6)增长检索经验,了解检索的一些重要方法(尤其是网络检索)和技巧。

 

检索方法: 初定了一些检索词(高校对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进行第一轮检索,主要通过google搜索  引擎检索,检索出了大批文献,然后进行了筛选,选择了最新的文献,通过阅读文献有受到启发,增加了一些检索词,

 

检索思路:   我国现状     世界形势    分析原因     未来趋势。

 

主要检索数据库或网站

使用google, baidu等搜索引擎,在使用搜索引擎的基础上,查找一些专业网站,如:北京大学生就业网,中华人才网,北京就业网

    各类电子类期刊、杂志(大学生就业指导,北工就业咨询报等)、书籍。

向有关人士(毕分办的老师,选修就业指导课的同学,大四的学生)咨询学习。

参加一些校内外的招聘咨询会和相关讲座。

 

相关文章:

 

一.           中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题目: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作者:王晓娟 

摘要:

随着我国就业制度的变革与高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也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高校专业设置、就业管理模式的不尽合理,社会用人制度不尽公正,户籍、人事制度尚未完全改革,加上毕业生群体中出现期望过高、诚信危机和困难群体等原因,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近几年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突出开始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要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需要从社会、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本人等几个方面着手分析和解决。本文从经济学、现代管理学、教育学以及系统分析法等角度研究国内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指导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找出全面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途径

题目: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素质探析

作者:甘雅芬; 周凯

摘要: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人才市场的不断发展,高校就业率的高下成为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高校扩招也使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因此,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高质量地实施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1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素质内涵1.1思想政治素质高水平1.1.1政治素质高。随着高校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就业指导的德育功能将日益显现,就业指导人员在进行指导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他们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才能完成思想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也只有如此,就业指导人员才能高水平地理解、执行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并以此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工作。1.1.2道德素质高。大学生就业指导与一般的职业指导不同,它所面对的是无论是个性还是思想都处于不定型阶段的青年学生,就业指导人员的道德素质如何,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首先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就业指导人员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发挥主动性,才能时时处处以学生为本,充满热情地、富有创造性地完成指导工作,才能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

题目: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作者:王创

摘要:

1999年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跃上新的台阶,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但是,近两年来,由于整个社会经济处于平稳发展的态势,国民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远远赶不上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幅度,我省省内高校大学毕业生2002年为9.09万人,2003年为11.23万人,2004年将超过13.25万人,2005年超过17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大学毕业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近两年大学毕业生的供求数据显示,在一段时间内,我国毕业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毕业生总体供求平衡,而专科毕业生严重的供大于求。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如何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突破,抢占先机,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是一个值得所有高校关心和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根据高校的培养目标和高校学生的职业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职业指导工作,才能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才能有效促进他们顺利就业,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题目:改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陈红英

摘要:

目前,世界制造业重心开始向中国转移,这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而是人才。企业技术工人总量不足、技术等级偏低、技能单一,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年龄偏高,技师、高级技师严重缺乏。然而,另一方面,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始终是各个院校的一件大事与难事。为什么在出现“技工荒”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但没有成为“抢手货”,反而成为“滞销品”呢?一方面固然与“学历决定一切”的错误思想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需求。一、高职院校目前人才培养概况(一)职业教育层次不等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有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局限在专科层次,本科以上的职业教育基本上还是空白。因此,中国的职业教育要适应入世后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就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建立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应该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加快高职本科教育步伐。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会与社会需求统一步伐。(二)传统因素对高职教育的影响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发展慢。人们对高职教育发展普遍缺乏正确认识

题目: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作者:王丽萍; 李国章;

摘要: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随着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改革而发展起来的,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社会性、业务性和服务性。就业指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毕业生选择能发挥才能的职业,协助用人单位吸纳需要的人才,以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前置随着毕业生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自主择业制度的逐步实施,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以及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生成,人才流动的加速,大学生在毕业时才考虑职业选择的观念正受到猛烈的冲击,形势迫使人们在上大学之前就必须考虑学成后的就业问题。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应前置到中学生填报高校志愿阶段,即在招生时就开展升学指导工作。高等教育部门可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利用现代先进的传播载体,将各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特别是职业方向等信息予以公布,让社会和考生了解学校;帮助考生预测市场的未来需求,指导考生根据自身的志向、兴趣、爱好及家庭经济条件等选报专业,确定培养方向,为将来毕业就业打下思想基础。二、大学生在校指导是关键对大学生在校的就业指导,不能只注重求职应聘等技术指导和简单的信息公布,必须着重指导学生自觉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总结收获:通过此阶段的亲自调查工作,我较为全面清楚的了解了中国目前各高校对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形势。同时我清楚的了解了中国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深感其严峻性。同时一些与实不符的过时观念得到了彻底的剔除。中国在改变。世界又是怎样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进一步检索。

 

 

二.           世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

题目:国外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启示

作者:赵立新

摘要: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就业问题,整体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因此,各个国家的高校都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本文首先指出了就业指导工作对于包括大学生就业在内的各方面的重要意义;其次在对相关理论文献加以综述的基础上对国外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状况及其特征进行概述;再次,研究了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其成因;最后,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题目:日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特点的研究

作者:鲍健强; 佐佐木节

摘要:

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不景气,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步突显。为此,日本大学,尤其是私立大学率先把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纳入学生教学过程,并作为学生毕业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主要介绍日本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学校开展学生就业指导过程的一些特点,以及给中国大学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所带来的启示。

题目:中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比较研究

作者:刘明

摘要: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毕业生按市场规律就业,高校都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在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和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起毕业生就业的新模式。

三.分析高校对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原因

题目:大学生就业难根子不在“落后”择业观

作者:童大焕

摘要:

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后,今年全国迎来了大学生的就业高峰,许多大学毕业生乃至研究生开始遭遇“就业寒流”。福州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日前发表“就业白皮书”,认为攀比心理、盲目求高心理、不平衡心理、自卑心理、自负心理和依赖心理等六种“落后的择业观念”,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困难,要求毕业生端正就业观念(《中国青年报》1月27日);

题目: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

作者:徐江善 吴献

摘要:

前不久,驻济南的一所山东省属著名高校的5名女大学应届毕业生醉卧街头不省人事,幸被巡逻交警遇见,打110将其送往医院抢救才避免了一场可怕事件的发生。据了解,平时根本不饮酒的这5名女大学生,是因为择业受挫心情郁闷而结伴酗酒的。女大学生就业难,是长期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就业难也成为整个大学毕业生群体内的呼声,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专家认为,济南5名女大学生醉酒一事,是当今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突出反映。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到底难在哪里?据了解,主要存在三大主要矛盾导致就业难。

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

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使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有145万,2003年达212万,2004年达250万,4年增加了140万,今后还会继续增长。有专家统计,按照70%的一次就业率,今年145万毕业生中将约有44万人离校时落实不了工作岗位,到2004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75万。

毕业生数量跳跃式增长,而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增长则是缓慢或与往年持平。以北京为例,今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有8万人,2003年将超过10万人,2004年将达到14万人,据有关部门对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2/3的高新技术企业统计,需求岗位有3.9万个,估计未统计在内的中央驻京单位及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岗位有1万个,这一数字与去年需求岗位持平,预计明年后年也不会增加太多。因此,今后几年内北京地区的就业形势将十分紧张。

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校学科建设滞后的矛盾

教育工作者认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高校毕业生占人口比例还偏低,远远不能满足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不尽合理,就业难集中反映了高等教育许多深层次问题。广州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副处长李鹏飞介绍说,今年广州需要的计算机、英语、财会等12个专业毕业生占需求的63%,已经饱和的专业有建筑、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这些学生就业很难。

 

就业工作的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与现行工作模式的矛盾

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从90年代初即建立了“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已基本确立。上海市教委学生处的田垒认为,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由政府的教育、计划和人事部门管理,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和落实就业单位的主渠道是各类招聘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这一工作模式面临着较大压力。广东、上海、北京教育人事部门的人士反映,现在学生就业信息资源需要整合,教育、人事、劳动部门基本各自为政,相互沟通的较少,使就业信息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此外,网上求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求职方式,但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严重滞后。

总结收获:通过以上文章,我们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较深刻的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原因。是当代大学生自己的心理素质的加强,如何端正自己的择业态度,理性的对待目前的形势显得日趋重要。

 

四.未来趋势

 

题目:我国职业能力教育的反思与建言

作者:王效杰

摘要:

职业能力教育一直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话题,尽管我国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及职业培训已有十几年以上的历史,但切实做好职业能力教育,保证职业能力教育的水平,我们还存在一定问题和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英国、澳大利亚的职业能力教育概况考察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我们很快感到,两国的职业教育体制基本相似。就职业能力教育体系而言,英国自1986年开始,有专门的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简称N C V Q),N C V Q的资格标准覆盖全国,且其颁发的资格证书全国承认;英国以条例形式将所有职业岗位资格水准明确下来,以促进职业能力衡量规范化。英国的职业能力教育,基于对岗位职业能力、能力单元和能力要素的构成模式设置配套对应的教育资源。澳大利亚的职业能力教育主要依赖“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体系(简称A Q F)的指引,该框架包含全国所有的职业资格标准及其对应的教育训练课程大纲,各课程实行全国统一的管理编码。澳大利的A Q F包含了:高等教育部门颁发的各类学位证书及文凭、职业教育训练部门颁发的各类文凭和四个级别的资格证书,以及其他学校颁发的高级文凭等三大部分,所有这些文凭及证书的认定,均围绕职业能力教育目标进行。

题目:职业能力是就业关键的探索

作者:张淑瑛

摘要:

职业能力是就业的关键 一个人要想谋求理想的职业,立足于岗位工作,并在职业岗位上做出成绩,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就业的关键,是获得职业成功的前提。 我国目前劳动力就业形势紧张,劳动力在总体上供大于求的形势将长期存在。然而,在劳动力过剩,国企不振,员工大量下岗分流,安置十分困难的同时,却又存在高新技术劳动者十分短缺的现状。显而易见,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竞争会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将突出体现为职业能力的竞争。 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不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就意味着就业的失败,就意味着可能失业和再次择业。据调查,我国国有企业下岗人员从被迫下岗到再就业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下岗人员缺乏职业能力,没有过硬的技术本领。 为了实现顺利就业,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为求职者创造就业条件。尤其是国家特别重视对劳动者就业前的职业能力的培训。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举办职业学校,以及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加强岗前培训等。而且,我国现行的(劳动法)、(职业教育法)、(促进就业法)中都明确了职业培训的内涵和法律地位;

题目: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培训理念

作者:刘渝

摘要: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核心是“以能力为本位”的培训模式。它使得职业教育与培训和社会与行业的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中澳(重庆)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实施的目标就是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满足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促进重庆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一、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培训理念在以能力为本位的培训的体系中,能力被定义为:被行业所确认的学习者(工人)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ATA)对能力为本位培训(CBT)的定义是:根据行业的要求,制定实作标准,认定对知识和能力的应用,用以鉴定和确认某人是否能够做某事。这种能力的获得是由培训提供者(学校)为学习者开发和设计培训计划,确保毕业生(受培训者)培训和鉴定后具备行业所需要和确认的职场工作能力。同时,学习者在其国内的任何一所培训机构中所完成的课程,都将被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学校所认可。二、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培训系统的主要特点1. 该系统是以全国统一的行业能力标准为培训基础和依据,它还必须以统一的行业能力标准来鉴定学习者接受培训后所取得的培训结果;2. 它强调在培训中,要充分体现知识、技能、态度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要素;3. 它强调学习者参与职教培训所取得的结果。

题目:成人教育提升职业能力功能探析

作者:潘静

摘要:

成人教育的功能研究不仅对于成人教育学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其实践意义更为重大。本文在对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功能及提升成人职业能力的具体涵义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成人教育提升成人职业能力的历史回顾,以及现实需求的分析,认为提升成人职业能力功能是成人教育与生俱来的,并且在新的时代又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涵义。为促进成人教育提升职业能力功能的进一步发挥,本论文最后提出了控制与操作的具体策略。 论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是论文相关研究概念的厘定与推演。作为研究的起点,本章逐一对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功能、职业能力、成人教育中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提升等概念做了全面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对提升成人职业能力作为成人继续社会化的主体诉求展开论述。 第二章从历史追溯的角度论述提升成人职业能力是成人教育的一项与生俱来的功能。作为文章的主要论据之一,本章先基于国际视野,按照成人教育四个历史发展阶段(萌芽—建立—发展—终身教育时期)来考察成人教育在提升成人职业能力方面的行动,分别论述了成人教育发端于工人阶级提升职业能力的需求;制度化始于职业能力教育的标准化与法制化;稳步发展促进成人职业能力教育体系的形成

总结收获:未来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的趋势,主要以职业能力,成人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还有就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将是国内外各高校对毕业生开得最重要的一门课程。

 

检索课题总结: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源于就业,国内外常见的几种定义或描述有: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也有的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能力,包括基本就业能力与特殊能力。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与高校扩招导致就业竞争加剧有关,但与大学生就业观念不够成熟、择业技巧欠缺也有很大关联。面对部分大学生盲目撒网的现象,最重要的是培养就业意识,要学会研究大大小小的就业双选会。自己所学的专业更适合什么岗位,自己将来的就业目标是什么?毕业生只有对自己和招聘会等有关的信息具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做到在招聘会上有的放矢。

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关于就业能力具体包括一些什么能力,至今仍没有定论。有的认为,在内容上,它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有的认为,使大学生顺利就业应具有五个要素,一是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二是人际关系技巧;三是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四是有效的工作方法;五是敏锐的广阔的视野。还有的研究认为,就业能力的关键项目包括责任感、找工作和得到工作的技能、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健康和安全习惯、个人特质等等。根据这几年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我认为,就业能力包括基础性能力、专业性能力和差异性能力三个方面。其中,基础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正确的就业动机、应聘能力、适应能力等,相当于“产品的包装形象”;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岗位所需的特殊技能等,相当于“产品的质量”;差异性能力包括个性化、创新性与创业性,相当于“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来说,基础能力是前提,只有具有一定的基础能力,就业才有可能性,专业能力是关键,只有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就业才有可行性,差异性能力是核心,只有具有差异性能力,大学生才能充分就业。

在人才招聘方面,用人单位首先注意的是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工作态度、道德修养和责任心;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团体合作精神、毕业学校的名气、踏实刻苦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等五个因素;最后阶段,创新精神、实践经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四个因素将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在学生教育、就业指导以及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基础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基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美国一份有关失业的研究报告,失业中的90%的人不是因为不具备工作所需的专业能力,而是因为不能与同事、上司友好相处,或者经常迟到。基础能力的培养途径一般有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加强学生职前培训等。

    应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加强职前培训。通过与校外人才公司合作,成立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营,借用完全专业化的机构,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应聘技能培训、现场职业指导会等系列活动,帮助大学生客观分析自己,获得职业信息、掌握求职方法、避开择业误区。并给毕业生请来内行的“就业指导师”,针对个人进行“一对一”指导,填补大学生学习和就业间的空白。

 

(二)专业能力的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实现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人才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适应,如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不紧密、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等。因此专业能力的培养要以市场化为导向,培养特色人才。

    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企业,使之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向企业推荐优秀大学生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其次是培养特色人才,使之适应社会需求。培养特色人才对地方院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根据全国同类院校的基本要求实行规范化教学,而且还要面向当地实际,主动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例如,在温州开设设计专业,就要发挥在温州的优势。温州是中国鞋都,有3000余家鞋厂,2003年工业产值为385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在25%以上,需要大量鞋样设计师。而设计专业是浙江省招生最多的专业之一,2003年招收本科生为 4100余名。另外,全国仅有陕西科技大学一所本科院校开设鞋样设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地点大都选在温州。我们认为在温州开设鞋样设计专业方向是一条很好的专业建设之路。

(三)差异性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高度发达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就业就是要找到适合于自身的分工位置,实现自身特长和需要与社会需求在分工结构中的有机结合。而分工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工作性质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客观上要求劳动者的知识与能力具有差异性,或者说劳动者的能力具有个性特点,这种差异性体现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等方面。有了这种差异性,才会有核心竞争力。

首先是培养个性化人才。高校要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就要确立相应的具有个性色彩的人才培养方式,包括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形式、学时分配、学历层次等。

    其次是开展各种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资源开发、新技术的发明、生产工具的革新,不仅要求人们具备更新的科技知识,而且要求人们打破旧的传统观念,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树立创新意识。而部分高校仍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教育手段,离开了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学生就不会独立思考。为此,可以引导在校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参加全国广告大赛、鞋样设计大赛等活动,组织院系进行设计创新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最后是尝试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一是开设大学生创业选修课程,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二是邀请校友创业成功者谈创业经历,激励大学生敢于创业;三是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论坛等活动;四是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五是成立大学生创业中心为学生的创业提供活动的服务平台。

(四)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一项资料显示如果一个人对某项工作有兴趣,那么他能发挥80%—90%的潜能,反之则只能发挥20%—30%的潜能。因此,再好的工作如果不适合自己的个性特征,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我们也必须把它舍弃;只有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工作,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使我们体会到自己与众不同的价值。要根据社会的需要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只有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开拓广阔的就业天地。

如果我们能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就可能节省人生发展所需要的许多时间成本,并在职业发展方向这一人生最重要的抉择上做出自己的明智的选择。

从2002年开始,高校毕业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2年将达145万人,2003年212万人,2004年将超过250万人。直至现在2008年每年高校毕业生都以几十万的数量增加。中国是这样,国外也是这样。中外学者和各高校领导老师都在关注这个严重问题,也在尽可能的想办法解决。国内外各高校都在积极地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帮助我们在走出校门前对就业进行系统化的指导,使大学真正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展翅追梦的升阶石和加油站。

让我们为我们的梦想做好准备,展翅飞翔

!

(目前有0人发表看法,  我要发表评论
<<上一篇: 什么是平面设计?     下一篇: 透视东莞当前的鞋业版师>>
我要评论:
  只有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者: 匿名游客    (立即登录 或 注册)